2017年9月1日, 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国学文化万里行”展览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幕。
南京市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何素玉;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书记 陈静;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学军;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局副局长 解士东;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会会长、博士后导师 顾江;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专家顾问 周道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 冯家红;南京夫子庙旅游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晶晶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
开幕仪式
现场来宾致辞↓
本次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携手联展,为游客展现南北国子监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发展。
历史上,南京与北京是遥相并峙的儒学重地,明代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江南贡院、顺天贡院是这两大古都文教中心的历史见证。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带来了康熙手书《大学碑》原拓片、明清进士碑拓片、《孔子圣迹图》拓片等17幅珍贵的馆藏拓片、孔门七十二贤瓷板画等,全面介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与之辉映,中国科举博物馆也将展出清代桃型铜水注、清代铁狮子镇纸、清《圣主仁皇帝圣谕广训衍义》、民国影印本《南雍志》24卷等重点展品。
捐赠仪式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书记 陈静代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向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捐赠:昌明仁义拓片 文创产品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 冯家红代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向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捐赠:庄瑶殿试卷复制件 文创产品
重要展品介绍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重点展品
(1)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碑拓片(包含状元申时行)、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碑拓片(包含“连中三元”的状元钱棨)及清咸丰六年进士碑拓片(包含“两代帝师”、状元翁同龢)等八块珍贵碑刻拓片。
(2)《大学碑》原拓7幅
《大学碑》的内容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大学第一章的内容,碑面较大,是由7幅拓片组成的,是目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唯一的原拓。
(3)《孔子圣迹图》
据现在掌握的史料和有关研究者的分析来看,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孔子圣迹图”始于明代。明正统九年(1444),监察御史张楷依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述的孔子史实,旁采《论语》、《孟子》等,辑成《圣迹图》,反映孔子生平的29件事,并撰写了每幅图的说明和赞诗,木刻传世。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重点展品
(1)清代桃型铜水注。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
(2)清代铁狮子镇纸。镇纸是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属文房用具。
(3)民国影印本《南雍志》24卷。南雍即设在南京的国子监,《南雍志》为明代国子监专志,内分事纪4卷、职官表2卷、杂考12卷、列传6卷。
(4)清《圣主仁皇帝圣谕广训衍义》。《圣谕广训》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
北京国子监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汇集了全国的精英,造就了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发挥了重大作用。儒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哲学理念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份巨大的文化财富,仍将影响全人类。
通过此次展览,希望观众朋友们可以对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文化、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您走进北京孔庙和国子监、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