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瓷画艺术精品展》于2017年12月15日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举办。展期:2017年12月15日—2018年1月15日。本次展览由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宣传部和中国收藏出版社主办,展出的18幅瓷画精品时间跨度从1964年至1984年。
引进高端展览 邂逅艺术大师
陆俨少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画家,是中国画坛中少数几位有理论、有著作、有作品并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大家之一。总体而言,他的作品源于传统而有创新,承接历代前辈而深化出“陆氏风格”,给人以行云流水、山势不凡、格调清新的深刻印象。
陆俨少先生可以说和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老师冯超然先生就是江苏常州人。1935年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陆俨少专程到场观看,看过后还自称是“贫儿暴富”。80余年后,陆先生的精品瓷画作品来到南京展出,可以说是艺术大师和南京城的一次完美邂逅。
此次展出的陆氏瓷画是一批难得的精品,填补了陆俨少艺术研究的空白,充实了对陆俨少艺术研究的饱满度,并对整体研究陆俨少的艺术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从这批瓷画我们可一窥陆先生精湛的笔墨功夫,并可清晰看到他的创作风格,从清新秀丽到老辣浑厚,充分展示了气势非凡的“陆氏风格”形成的过程。
依托历史遗存 带动产业发展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来是中华文化的重镇。夫子庙地区自古便是儒学文化、科举文化、士子文化汇集之地,在这里,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有世界2000多座孔庙中唯一引入天然活水的泮池;有魁光阁、聚星亭、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线相连的儒学文化中轴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众多。
近年来,秦淮区文化产业依托优厚的历史资源,致力于“特而精、最南京”城市名片打造。江南贡院作为秦淮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1168年,至明、清两代已有考试号舍20644间,规模之大,占地之广为全国各省之冠。其至今仍保留着明远楼、贡院碑刻、飞虹桥等珍贵的文物古迹。
在夫子庙建设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项目,能够更好地保护、彰显和传承中国科举文明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科举制度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贡献。依托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推进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秦淮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彰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文化自信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一期已于2017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馆体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共分为3大区域、5大展区,33个展厅。新建成的博物馆通过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现代化的技术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据统计,截止2017年11月末,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共接待观众量达万110万人次,共举办《“殿撰墨翰”——长乐阁藏明清状元书画展》、《甲骨春秋书画展》、《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国学文化万里行展览》、《林风眠的CHINA艺术精品展》等10次临展。这些展览类型多样、陈列灵活,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和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对于所有博物馆人来说,博物馆展陈工作体现的就是文化自信,就是为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经常举办临时性展览,不但可以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和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此次陆俨少的瓷画艺术精品展对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展览提升工作,无论是先生的艺术造诣还是身世经历,对于当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何在博物馆里向观众展示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作品背后的中国故事,真正实现民族的文化自信,博物馆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项目一期试运营近一年成果显著,收获颇多,二期工程为明远楼以北、以东部分,占地3.88公顷,主要是修缮飞虹桥,打通江南贡院历史轴线,以及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未来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研发类型多样的社教活动、开办高品质的展览、力争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各项职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科举文化的展示中心、科举文物的保护中心及科举制度的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