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行天下,武场夺魁”
——郎红天工与武举珍奇特展
展览时间2018年1月27日—3月8日
郎红天下
这里展出的康熙郎窑红天球瓶,就属于康熙郎窑红瓷器中的精品。
天球瓶的器形整体饱满而落落大方,线条过渡自然而挺拔,给人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感觉,整器精气神十足。
郎窑红釉鼻烟壶器物虽小乾坤大,烧制难度不比体量硕大的天球瓶低。底款那一叶青花,承接顺治皇帝各类瓷盘中的“一叶知秋”而来,也成为了康熙前期瓷器的底款之一。
武场夺魁
中国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至清代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200年。清代武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进行: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取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二甲取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第二天举行“会武宴”,期间,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赏给众武进士银两等。第三天,武状元披红挂彩,上马游街。
清代武举考试规则
民族英雄与武举名人
古语有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武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习武、读书、应试、做官联系成一体,使科举制度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武举考试为古代社会发展选拔了大量精忠报国之才。
文房用品与武举器械展品
中国的武举制度始于唐代,从宋代开始,再到明清两朝,武举不但考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因此武举考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战场上他们是“昼携壮士破坚阵”的英雄,回到咫尺书房,他们也是“夜接词人赋华屋”的温润君子。
兵器与武举
武举作为封建社会公平选拔人才的国家制度,其考试科目和内容在各朝也呈现了不同特点。及至士子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训练,他们已经练就了一身保家卫国的本领,正所谓“十年磨镞事锋芒,始逐朱旗入战场”。
瓷器是中国的一项创造,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个贡献。以一件器物即瓷器(china)和中国(China)在西方为同一单词,这是仅有的、唯一的。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它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珍爱它、守护它。
英雄是民族历史活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信念,砥砺了一代代人的青春与奋斗。我们举办” 武场夺魁”展览,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精神,向民族英雄致敬,增强爱国爱家意识,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永续相传。